首页

呆呆女神FJ踩射

时间:2025-05-30 04:04:51 作者: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获三方面新发现 浏览量:52946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阮煜琳)记者29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获悉,“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8日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本航次南极考察主要有三方面新发现。

  据介绍,此次考察的最大亮点是中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累计完成4条断面共计24个综合海洋调查站位,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本航次南极考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发现,在水体结构方面,秋季罗斯海水体分层明显,水下150米以内水体混合均匀,但位于混合层以下的变性绕极深层水可入侵到南纬75度区域,而冰间湖200米至400米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冰架过冷却水。

  在低营养级生物方面,罗斯海区域初级生产过程不活跃,但冰间湖0米至200米水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并在调查海域500米至2000米的深层发现有浮游动物越冬类群。

  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鸌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

  本次考察任务由“雪龙”号、“雪龙2”号、“永盛”号货轮3船保障。这也是中国第二次在南极实施3船分航段考察,其中,“雪龙”号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4月8日返回,历时159天总航程2.7万余海里;“永盛”号货轮自2024年11月20日从张家港起航,2025年1月23日完成考察任务,历时65天,航程近1.1万海里;“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回,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

5月28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自然资源部供图)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此次考察还联合英、美、澳、新(西兰)、挪、韩、泰、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为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迈出坚实一步。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表示,本次考察在技术方法创新、中国自主研发极地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作业时间、区域跨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为未来执行大规模、高强度、国际化和跨学科的极地综合考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和国际社会深入研究南极快速变化、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南极治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防部:会晤需要合适氛围,沟通不能没有原则

2024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重要部署。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同比增长15.3%

回忆起返岗那天的场景,陈赟觉得对自己而言仿佛是“重生”。因为在家里憋了好些日子,一时半刻还适应不了上班节奏。那时,迷茫和孤独一下子涌上了她的心头:

综述:中央港澳办主任香港行带来发展信心和动力

3月29日,河北雄安新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在白洋淀烧车淀、龙王淀、捞王淀、聚龙淀水域放流鲢鳙鱼苗种4万斤、草鱼苗种1万斤。增殖放流是指采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鱼、虾、蟹、贝等亲体、苗种活体水生生物的活动,可有效增加天然水生生物资源量、提高水域生产力、改善生物群落结构、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无人机照片)

沪深调整住宅“7090政策” 会对楼市产生什么影响?

记者:回溯您的科研之路,您曾在美国修读生物学博士,又在纽约大学研究氮的代谢过程,于1997年回香港,并在甘肃展开大豆研究。是什么让您做出这一选择?

谌贻琴与这位“中国通”公主会面

樊振东、王楚钦、孙颖莎、王曼昱等人状态不俗,老将马龙、陈梦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梁靖崑也在不久前的WTT仁川冠军赛中折桂。近来,国乒赛事密集,队伍正遴选大赛最佳阵容。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